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用心讲好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故事
时间:2024-04-23  作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

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品牌节目,《守护明天》自2017年开播至今,一直走在未成年人普法宣传的前沿,是人民群众在未成年人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的重要窗口,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展的“记事本”。

  《守护明天》第七季共十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服刑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救助等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是近年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生动再现,有助于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融合发力。具体而言,《守护明天》的制作和播出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一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涉未成年人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检察机关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守护明天》所讲述的案例,正是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生动体现。首先,展现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过程。《守护明天》展示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检察官坚持以“如我在诉”的理念,站在未成年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想办法,努力让每一个案件的办理都能体现人民群众特别是孩子们心中的公平正义。其次,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述涉未成年人案件。《守护明天》以法治教育节目的形式在电视台和网络上播出,观众可以收看直播和回放,灵活、便捷。在制作方式上,节目用纪实手法拍摄和叙述,将故事用平实、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在讲述角度上,节目以检察官的视角还原办案历程,穿插对当事人等的采访,多视角剖析案件成因,再由专家解读关键法律问题,使观众更有代入感,深刻感受到案件办理中的公平正义。

  二是面向公众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宣传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涉及千家万户,《守护明天》每年一季,持续向社会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宣传教育。一方面,促进未成年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形式,节目的播出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同龄人的真实案例学习法律,进而发自内心地认可、遵守法律,还可以增强孩子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节目成为孩子们另一种形式的道德与法治课,更能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另一方面,增强全社会未成年人保护意识。节目的播出有利于让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及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人认识到保护未成年人是他们的共同责任,特别是提醒父母和其他监护人要用正确的方式教育未成年人。

  三是促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融合发力。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对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的新格局。“六大保护”只有共同发力、协助配合,才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编织更为严密的“防护网”。《守护明天》的播出有利于推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一方面,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新闻媒体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宣传,制作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视节目,本身就是社会保护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守护明天》由最高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是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以检察司法保护扎实融入社会保护的重要体现。节目中也涉及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方面的内容,有助于通过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扎实融合,促推“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全面开展。

  四是为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提供参考。《守护明天》中的法治故事是从数百个未成年人案件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仅是法治宣传的良好素材,也是检察机关高质效办案的示范案件。节目在开展法治宣传的同时,也为未检检察官在办案理念、思路、方法和效果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例如,如何对涉罪未成年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如何在依法惩治虐待孩子的父母的同时解决好孩子的未来生活,如何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办理案件促使其认罪悔罪等等,在节目中均有呈现。节目为检察官办理案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启发,推动检察机关持续提升办案质效。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举报电话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二道街 电话 0314-5056026 0314-505825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